日期 2022.06.14
標題 [专访] 车联网实现前 安全为一切基础

2022.06.06 DIGITIMES  / 文|卢奕昕

https://www.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id=635606
 


华电联网产品与资安处副总经理郑炤仁   符世旻摄

2022年3月,过去专注于资通讯服务及应用整合的华电联网,宣布转型「创新整合服务提供商」,服务范畴将从电信、网路及智慧交通领域,推极至更广泛的5G应用场域。针对未来发展方针,华电联网首要看重车联网时代的来临,其中,智慧城市及智慧交通相关之产业标准订定,为第一要件。

因此,华电联网除了与工业局合作建构5G电信开放网路标准验证平台,并与双北市政府共同推动5G智慧杆联盟的诞生外;更组成阵容坚强的团队与台湾车联网协会携手合作接受交通部委托制定5G车联网产业标准,以及参与淡海新市镇联网基础建设的相关规划。整体而言,在未来车联网方面的发展构思,系结合国内外产业伙伴,以5GAA协会所订定的7大车联网应用情境为目标,合力创造我国新兴产业,将相关产品行销国际。

针对未来人、车、路彼此以网路相连,其在标准订定、资安防护以及产业合作上有何发展契机?华电联网产品与资安处副总经理郑炤仁将以华电联网未来于车联网产业的角色出发,提供精辟的洞察。


人、车、路沟通的最大前提:安全优先
一般来说,电子产品的诉求为「功能」,但汽车里头装载电子产品,除了对功能性的要求之外,还包含如何确保其安全性。单从产品的复杂度来看,汽车的复杂度为电子产品的百倍,包括联网、传输、传动、马达、娱乐等系统之间的通讯与连结,不管是电动车抑或是连网车,一但有软体及硬体的作用,则必有相当多的资安漏洞产生。

就系统整合的角度来看,目前很多软体皆以开源来做,车用电子供应链与车厂皆难以掌握其原理,模组与模组之间彼此的联系也会造成相当多的资安缺口;再者,车联网它本身所在环境也与一般电子产品不同,一般电子产品所在场域较为单一且固定,然汽车可能出没在沙漠、大雨、零下、高温、高速及慢速等不同速度与情境之下,一旦环境变化大,对于车用电子产品本身及其资安的挑战性更大,使得车用电子零件运作受到极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连网车会与人、车、路三者皆有通讯,汽车与汽车、汽车与云端、汽车与路侧及号志、汽车与其他通讯设备如智慧型手机等,所有的联络窗口皆有可能成为骇客进攻的破口。因此总得来说,车联网产品在资安方面,其重要性、困难度、复杂度、联网状态等,皆使资安议题要落实,相较于一般电子产品来得困难百倍。

另一方面,当我们讨论汽车作为一个大型的移动数据中心,其本身要在资安领域做到安全无虞,本就有难度之外,汽车相较其他电子产品的使用年限更长,动辄便是10~20年起跳,根据市场数据指出,一台品质稳定的汽车平均使用率为11年,也就是说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内,该车厂都应确保汽车在行驶、运作时没有额外的资安疑虑,使得汽车出场后的更新、资安舆情监测变得尤为重要。

而这也是为什么,资安的规范、凭证订定,作为完善车联网资安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断被强调的原因。


在自驾车上路之前  基础建设得先行
5G的低延迟性带动了车联网应用的发展,然而联网品质却也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中的安全性。同时,为达到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及先进驾驶辅助(ADAS)功能,许多国内外城市皆开始从街边路侧、交通号志等基础建设着手,一旦路侧、灯杆、红绿灯、告示牌等交通号志得以与汽车沟通,则才有可能大幅度提高「自驾化」的愿景。

举例而言,未来智慧灯杆除了能发挥照明作用之外,它也能够扮演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 RSU)的角色,可跟汽车沟通、感测环境、作为无人机停机坪或者增加智慧科技执法等功能,这些演进皆与智慧城市发展息息相关,也因为城市中开始有大量的讯息即时地传接收,才能够协助车辆有效地判断号志,因此安全性亦将会是智慧城市的一切基础。

因此,问题再次回到如何确保车联网的安全性?

事实上,我们从车联网、连网车安全的角度,大概可以理出几个脉络。首先,在连网车端,最基本的是确保车子内部模组与模组之间的沟通安全无虞;其次,当汽车与外面世界沟通时,也须针对汽车连接云端、连接路边装置、连结其他车辆,包括汽车在走4G、5G甚至卫星通讯时,能够具备足够的安全性。

而现阶段,台湾车联网协会与华电联网团队在后端(汽车与人、车、路的沟通)正与国际认证机构合作,也就是除了关注汽车本身的资安之外,有鉴于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人、车、路将会更频繁地连结,因此如何使场域端符合国际资安规范,使得未来一切移动载具能基于相同规范与人、车、路来沟通,视为智慧城市最基础的一块,而这也是为何目前华电联网积极地与5G智慧杆联盟合作订定相关通讯规范的原因。


凭证管理商机显  在地市场准备对接国际
回头谈谈目前路侧及号志的情况,可以发现,传统交通路侧过去没有「互联」功能,因此在路侧设施上的资安防护相当薄弱,目前仅靠政府的封闭网路来防堵所有可能的攻击。

然而当连网车进来之后,它必须要一定程度地与路侧设施进行资料互传,使得路侧也成为智慧城市的沟通管道之一,这其中便造成一个很大的难处,就是过去数十年,台湾的交通路侧从未有过这样的思维和凭证,现在要做,几乎等于要无中生有、重新来过,而这也是为什么华电联网要于淡海新市镇透过1~3期逐步导入智慧路侧及交通号志,用以建立一个试验场域,为台湾智慧交通的发展树立一个先期典范的原因。

自2021年起,台湾车联网协会、华电联网协助政府订定了车联网号志资讯及地图资讯2项标准讯息,并与国际车联网标准接轨,而目前仍尚有15标准讯息待定,因此2022年规划将以优先号志、旅者资讯、行人安全三部分相关的车联网应用标准讯息着手,而道路警告及其他标准讯息预计会于2023年陆续订定。

最终,整个智慧城市的发展,须在基于相同凭证及规范的前提下,保证基本的沟通流畅性、即时性与安全性。除了城市里头交通号志的国际认证之外,车联网国际认证工作亦将会是下一阶段的主轴,进口车要进入台湾市场,势必要也要透过一个第三方认证,来确保汽车能有效与台湾道路交通号志转接,彼此之间的通讯基于相同语言,才能保障车主及用路人的安全,因此在进口车的认证上,未来预期将有「验证」及「凭证管理」的商机显现。

车联网特别的部分在于需与国际市场接轨之于,亦要符合在地市场的标准。

台湾较少自有品牌车辆,进口车要来台湾,很难专为台湾市场去订定一个新的标准,因此在交通基础建设上,包含交控、交通移动服务的规则定义上,皆须符合国际规范,未来进口车进到台湾市场,才有可能无痛与台湾道路接轨。